人民网

内容平台通证优化设计中的几点思考(一)

监管趋严以前,曾经有不少活跃的区块链内容UGC平台,但逐渐都倒下了。它们中也各有各的原因:有被羊毛党薅垮了的;有因为利益分配制度频频改动惹怒了一众KOL进而造成大批量用户流失的;有被广告党和刷机党瓜分天下的;有被持仓大户屡次集体砸盘,用户大规模流失导致垮台的……

如今,能够屹立不倒且稍有影响力的,不外乎三个:

平台1:天下大同,来者即客;

平台2:抢赞机制,群雄竞逐;

平台3:节点精评,齐头并进。

至于平台123具体为哪些,想必读者心中比骆驼清楚,为了不影响文章传播率,咱们就没必要把话挑明了。接下来,主要从这三个平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。

一、通证流通性

通证的流通性不足,很容易造成盘面暴涨暴跌的情况出现,比如平台1的通证在前期就在这方面吃了亏。流通性不足,交易深度难以保证。不少非深度共建者又是秉持着“白薅的能卖即是赚到”的价值观,一上所就难免会出现大肆抛售砸盘的现象。这种行为对生态建设是非常不利的,因为二级市场的价格对生态建设具有价值辅助作用,甚至某种意义上说价格就是当前价值的呈现。

价格被砸下来以后,即便通证的流通性有了一定支撑,但生态领域的流通性却尚需时日,故而价格短时间内难以攀升。这里提到“生态领域的流通性”,是相对于交易市场的流通性而言。这有别于传统的金融领域,传统的股票的流通性只是在二级市场中的流通。

由于上市公司具有公开的财报,具有公开决策,投研机构对其调研分析后会出具投研报告。判断一只股票的流通性,往往可以根据换手率来判断:换手率高则说明流通性好。

在此,骆驼要纠正不少朋友对通证的流通性的误解:区块链领域的通证的流通性,除了具有传统金融领域在市场上的流通属性外,还囊括了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流通性。只是大多数朋友在理解流通性的问题上,只是将之与传统股市的二级市场流通等同视之,故而得出的结论也较为片面。 

因为区块链领域中并没有换手率这一指标,否则也无法满足“匿名性”的特点。故而,咱们对通证的流通性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易市场的买与卖。如果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谈,通证的流通性除了包含市场上的交易流通外,还包含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使用消耗。明白了这点,咱们不得不从用户流量和通证的使用场景来考量。

根据当前整个行业这一细分领域的通证流通性的问题,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:

1、市场流通性尚可,生态流通性不足

平台2就是如此,虽然在目前三大平台中它起步最早,但当前的阶层固化明显,抱团取暖现象突出。其官方似乎也很想摆脱这种局面的困扰,最近听闻有意在扶持新人方向上发力。但一个抢赞机制很大程度决定了一部分朋友冲着“抢赞为王,内容次之”的想法去“参与”生态建设。据说,抢到首赞的,比平台上不少写作者花费几个小时写的文收益还高,投机度较高。

由于起步较早,市场流通性相对较好。但受到后起之秀平台1和平台3迅速崛起的影响,它也开始考虑通证在生态流通中面临的问题。MYKEYEIDOS空投和YAS空投中获得流量和名气,但由于它是独立于平台之外,还不足以打开通证在生态流通中的局面。骆驼认为,如果平台2想具备更多价值支撑,需要在平台本身进行生态结构优化方可。

这方面平台1就有了苗头,虽然平台1的市场流通性不是很好,但在生态流通性上,倒是不错,比如任务系统,比如即将诞生的3.0版本的个人开圈功能,比如场外的LC兑换实物,比如自治组织的奖励……这些都是雏形,但对于正式运营尚不足一年的项目,已经做得不错了。

平台3同样也考虑了这个问题,即便通证还没上线,但推出的竞价功能,以此作为当前的消耗场景。不过,目前功能较为单一。但随之而来的回购销毁,倒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官方直接回购销毁,一来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,二来增加它的流通——至少在目前来看是如此。由于出了回购销毁,不少朋友私下交易,增加它的流通。如果是上线后进行回购销毁,那情况又另当别论。

以上只是个人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和见解,欢迎交流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自链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[email protected]
温馨提示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。

(0)
骆驼君有话说的头像骆驼君有话说自链号
上一篇 2020年1月2日 07:45
下一篇 2020年1月2日 08:18
自链AI智能创作平台

相关推荐

公众号